荆州卫生健康 | 智能问答 | 登录 | 注册 | 无障碍阅读
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专题专栏>健康热点
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
信息来源:沙市区疾控中心 | 发布时间:2024-06-06 16:23



-、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

出血热又叫做“肾综合征出血热”,或“流行性出血热”,是一类病死率高的疾病,是由汉坦病毒(Hantavirus)引起的,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属于可防可控的乙类传染病。


二、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?

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、出血、充血、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症状。

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:发热期、低血压休克期、少尿期、多尿期及恢复期。

潜伏期为7-46天,一般为2周左右。

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。有发热(38℃40℃)、三痛(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)以及恶心、呕吐、胸闷、腹痛、腹泻、全身关节痛等症状,皮肤黏膜三红(脸、颈和上胸部发红),眼结膜充血,重者似酒醉貌。口腔黏膜、胸背、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,或呈条索状、抓痕样的出血点。

三、流行性出血热怎么被传播的

在我国以黑线姬鼠(野鼠型)和褐家鼠(家鼠型)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,其传播途径多样化。

接触传播: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、粪便、唾液、血液及组织液等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而感染。

呼吸道传播:含有病毒的鼠分泌物、排泄物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,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。

消化道传播: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、饮用水可经破损的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而感染。

四、哪些人更容易得出血热?

每个人均可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毒,但发病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工作习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。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人群为主。例如:拆迁区域人群和工业园区工作者、城中村居住人群、驻训部队军人、从事物业维修、仓储、环卫、餐饮及接触实验动物的人员等。

五、如何在早期发现出血热病例?

如果患者突然发病,畏寒或寒战,继之高热;可伴或不伴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困倦无力,恶心、呕吐、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,面部、颈部和胸部潮红(三红),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;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、鼠排泄物;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告发区等,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,应及时就医,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出血热。 

六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的关键是什么?

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,只要措施到位,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。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。 

(一)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,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,灭鼠为消灭传染源。 

(二)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,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,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,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。 

(三)病人治疗要“三早一就”,可显著降低病死率。 

1、早发现:发现疑似病例,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。 

2、早休息: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,减少活动。 

3、早治疗: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。 

4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:就近治疗,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  






打印|关闭
 
友情链接
   
主办单位:荆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:荆州新闻网
地址:荆州市沙市区园林路91号 电话:0716-4163840
网站标识码:4210000041 鄂ICP备05028271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36号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