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江陵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深入贯彻《关于加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意见》和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)年》,大胆探索以公共卫生为基础、以养老院所为枢纽、以医疗机构为依托的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,构建不同养老形式、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无差别医疗服务体系,切实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,增进老年人福祉,提升老年人获得感。
一、以公共卫生为基础,扩增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覆盖面。
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,尤其是农村占有主流地位。为了让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“家门口”的医疗卫生服务,江陵县卫健、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《江陵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》,对老龄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服务项目重点倾斜。2023年,全县共完成家庭医生签约90286人,签约率达32.45%;老龄健康管理36043人,管理率达75.52%。其中,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人数达到21370人,占老龄健康管理人群的59.29%。2024年,湖北省卫健委将江陵县纳入全省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县之一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将由32.45%达到49%,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增点扩面。同时,结合医共体、县域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和“心电一张网”建设,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、上下转诊和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帮扶体系,助力家庭医生签约和老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提升,做到老年人就医“小病不出村、大病不出乡、重病不出县”。
二、以养老院所为枢纽,贯通机构养老医疗服务结合点。
养老院所是保基本、兜底线的为老服务民生机构。县政府出台《江陵县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施方案》,以优化职能、理顺机制、增强供给、激发活力为重点,在县福利院康养中心、颐养中心设立失能特困人员护理中心,重点提供全县失能特困人员照护服务;在县中医医院设立康养中心,依托医院文化优势,重点提供精神障碍、失能失智及疾病终末期患者舒适照护服务;县域医疗机构与辖区10家养老院和70家日间照料中心全部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,为机构养老人群提供24小时“全天候”上门医疗服务。乡镇养老院全部由县民政部门接管,并转型升级3所公办养老院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,重点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开放,实现服务环境、服务质量、服务标准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,老年人获得感、归属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,
三、以医疗机构为依托,抚平失能养老医疗服务疼痛处。
充分挖掘医疗资源加快医养结合发展,实现医养无缝对接,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一大优势。江陵县卫生健康局联合10个部门制定印发《江陵县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重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拓展医养结合服务。全县10个乡镇、管理区卫生院全部向编制部门申请增加医养结合服务职责。其中,有2个乡镇卫生院设置医养结合床位153张,在民政部门备案开展以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为重点的医养结合服务。全县医疗机构调剂闲置病床459张,用于医养结合备用床位。县人民医院、县江北医院和县中医医院重点建设老年医学科和康复医学科,创建“湖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”,拓展安宁疗护服务,打通全生命周期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县中医医院争取民政部门政策支持资金150万元,建设县康养中心,打造全县医养结合“龙头”单位,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。
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迫切、最现实的民生切入点。一方面,江陵县医疗机构主动“走出去”为村居、养老院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;另一方面,开设医养结合床位把老年人热情“请进来”提供医疗服务,通过双向发力,实现县域医养结合全覆盖。同时,逢节必进辖区养老院开展专家义诊活动,是每个医疗机构的“必答题”。在“敬老月”“重阳节”“老龄健康宣传周”等重大涉老节日和活动日,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和老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,不断提升全县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和幸福感。
江陵县卫健局贺世豪、黄飞驰、肖巾杰供稿